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11)
- Jan 13 Thu 2011 10:58
美濃紙傘日
- Dec 29 Wed 2010 09:04
關於 傘
地方產業在發展過程中,其主要功能是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,具有增加地方就業機會,充裕地方財源,累積原有地方產業的技術與文化,並且可以凝聚地方居民的共識,但隨著國際化的發展,多數的年輕人選擇到大都市謀求工作,逐漸忽略美濃自己的在地文化與其發展的可能性,其實之前日本政府採取了很棒的措施,為了活絡已沒落許久的鄉村,持續的發展具有特色的地方產業,吸引觀光客進入當地觀光並消費,藉著大量觀光客進入,為地方帶來廣大的收益,並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,讓當地居們樂於回到自己的家鄉工作。
近年來台灣也推廣了這樣的方式,發展出了「一鄉鎮一特色」的產業轉型,強化地方核心特色,美濃紙傘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,因為每一個鄉鎮都有屬於自己在地的文化及歷史,我相信只要把「文化」與「創意」結合並且善加宣傳,發揚在地的特色,鄉村人口外移的狀況必定會改善許多。除此之外,再搭配地方民俗活動(如民俗慶典、民俗技藝等)發展出的觀光產業也有振興鄉鎮的效果(如鹿港、大甲媽祖等)。
- Dec 27 Mon 2010 08:56
美濃紙傘引進
美濃的油紙傘製作技術相傳于日治時代大正年間引進,由林阿貴、吳振興延請大陸師父前來傳授技藝。民國五十年(西元1960年)左右,美濃紙傘業最興盛時期共有二十幾家紙傘廠,每年生產約二萬把以上。之後由於臺灣急速發展工業,由化學材料製作的洋傘,以輕便、便宜、耐用又易於攜帶的特性普遍地取代了油紙傘,使得油紙傘的價值與銷售漸行蕭條。
民國六十年(西元1970年)以後,臺灣經濟逐漸富裕起來,在旅遊觀光業的刺激下,使得美濃的油紙傘逐漸脫離原本實用的價值,而走向與觀光結合的商品文化,成為遊客喜於收藏的精美藝品,帶動了美濃油紙傘的另一個春天。
- Dec 27 Mon 2010 08:53
美濃地名由來
美濃原名「瀰濃」,在日治時代大正九年即西元一九二○年,被日人依其本國地名改為美濃。至於「瀰濃」的由來說法多達七種,其中以清雍正中葉繪製的「雍正台灣輿圖」出現的「彌濃山」,是最早出現「彌濃」二字。
在各種不同說法中,其中以美濃開庄伯公碑文中「墾上蒼此土可大亦可久,將弈世而瀰濃…」,因此定名為瀰濃。另一種說法是,乾隆初年,美濃庄之所以取名「瀰濃」,乃因該地以水為源,汲用不絕,而取瀰,居民以農為生,而取濃。直到民國九年,日人才引用日本地名美濃,將瀰濃改名美濃。且經查閱有關資料,發現在清雍正中葉給製的「雍正台輿圖」,目前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,其圖上已標識有「彌濃山」。
- Dec 27 Mon 2010 08:48
美濃開庄歷史
美濃開庄歷史
美濃先祖前來開墾的歷史,根據史料記載,可溯自西元一六九八年左右,當時來自中國廣東嘉平鎮等各地的先民,自麟洛河逆流而上,再沿隘寮溪下游至武洛間開墾,使武洛變成大庄頭。但是,因武洛水患多,先民乃希望另覓福地定居。
- Dec 27 Mon 2010 08:44
welcome :D:D
你好